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在2025年“挑战杯”揭榜挂帅擂台赛取得突破

日期 : 2025-10-22    点击数: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文、图:张海月、程莹莹、丁海峰;审核:王莉莉

2025年10月19日—20日,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人工智能领域主擂台赛在华东理工大学圆满收官。在这场汇聚全国青年科研精英的激烈角逐中,由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周浩杰、方伟、王宁、柴志雷、桑庆兵、肖志勇等担任指导教师的6支团队成功闯入决赛,最终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实现了学院在“挑战杯”“揭榜挂帅”赛道特等奖“零的突破”!

“揭榜挂帅”擂台赛作为国家汇聚青年科研智慧、破解产业发展痛点的重要平台,自赛事启动以来,便得到了学院的高度重视。学院将其视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推动学科竞赛迈向新高度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优势,精心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备赛过程中,各团队指导教师成为了团队攻坚克难的坚强后盾。他们从赛题解析的全方位把关,到技术路线的精准规划,再到方案撰写的字斟句酌,全程深度参与、悉心指导。与此同时,6支参赛团队紧紧围绕人工智能在编译器优化领域的前沿应用,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以实验室为“战场”,日夜奋战。对项目方案进行反复推敲和优化,通过查阅海量资料、开展多次实验,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最终脱颖而出。

由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程莹莹、丁海峰等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凭借面向国产处理器的智能编译优化技术研究的作品《AI驱动的软硬件协同优化智能编译系统》,荣获全国特等奖。

面对传统编译优化启发式规则局限性强、优化组合众多难以选择人工调优低效等行业痛点,团队积极响应“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号召,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优化模型,构建了AI驱动的软硬件协同优化智能编译系统,突破了编译优化策略智能生成与编译参数智能调优两大核心技术,在搭载国产WX-H8000处理器的服务器上完成系统性验证,泛化能力强,程序性能得到全面提升。

项目团队通过深入调研、工程实践与多轮实验,基于Spec2017、CBench及自研程序等 200余个课题,系统分析了99项软硬件特征,构建了“最佳展开因子”“最佳内联决策”“性能加速比”三大数据集,形成了智能编译优化的核心数据基础。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达96.6%,推荐参数组合在超过一半的测试程序中实现最优性能。系统整体性能较传统O3优化平均提升17.3%,较全开选项提升7.9%,单次推理耗时仅7毫秒,完整调优耗时不到1秒,展现出卓越的性能优势与工程效率。

此次竞赛优异成绩是对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的高度肯定。学院将以此为新起点,强化学科竞赛建设,激励学生投身科技创新,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创新不止步,奋斗正当时”。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学科竞赛水平。在未来的学科竞赛舞台上,学院师生将携手共进,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获奖团队合影

获奖团队明细

特等奖获奖作品概要

特等奖获奖作品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