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智能学子走进鄂伦春,助力鄂族文化“破圈”传播

日期 : 2023-08-13    点击数:       文:夏宇琪;图:夏宇琪;审核:王莉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对维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助力各民族和谐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鄂伦春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是典型的森林民族,而今年正值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周年。近日,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兴安“鼋”梦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社会实践团走进黑龙江塔河县,开启鄂伦春非遗文化的调研学习之旅,助力鄂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对话“网红”局长,了解鄂族现状

实践活动首站,实践团前往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文旅局,对话“网红”局长都波,了解鄂伦春族的发展现状。通过访谈,实践团了解到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塔河县现有桦树皮船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5人,鄂伦春民族剪纸、刺绣等非遗传承项目15项。塔河县政府为改善鄂伦春民族的生活环境,促进鄂伦春族的经济发展,也对鄂族新村进行了整体搬迁。目前鄂伦春民族风情园已经建成146户房屋,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2022年11月,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鄂族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参观鄂族展馆,追寻文化瑰宝

绝大对数鄂伦春人从事狩猎和渔猎工作,由此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鄂伦春民俗馆,了解鄂伦春民族历史、生活习俗、手工艺品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据了解,桦树皮船是鄂伦春族狩猎、渔猎文化的代表性器具,被用于水上交通工具或驮运猎物,是鄂伦春狩猎和渔猎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鄂伦春族服饰以皮毛制品为主,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依赖和以狩猎为生的民族特点。

对话专业人士,探索文保路径

今年年初,“白鹿仙子”火上热搜,鄂伦春民族文化再次走入大众视野,实践团采访的金景怡老师便是“白鹿仙子”的设计师。在她看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一名以民族文化为灵感的设计师,她的创意源泉来自生活中不断的行走,来自眼睛的细致观察。金景怡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让北方少数民族服饰走上更高的舞台,带动更多人了解民族服饰的魅力,进而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带向全世界。

实践团还采访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祁春英教授。她指出,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每个民族的图案便是民族的胎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正在历史文化的大河中互通互融。祁春英教授希望各民族能够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历经大规模抢救性保护之后,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已进入冷静保护与理性传承并举、通过传承强化保护、通过保护守正创新的新阶段。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有了新的想法和感悟。接下来,实践团将利用专业所学打造鄂伦春族文化IP,用新时代AI数字化技术助力鄂族文化“破圈”传播,让鄂族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为文化强国建设事业注入新活力。


团队成员与都波局长交流

团队参观鄂伦春民俗馆

团队成员与金景怡老师交谈

团队成员采访祁春英教授